有些看似很倒霉的事情,说不定是大吉大福

回头是岸
回头是岸
管理员
2762
文章
1
粉丝
学佛修行1 1阅读模式

讲到善恶报应,陈伯达居士在《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中说:有少数人一生行善,临终却不得“好死”。这是因为他今生的善果还没有成熟,可是他前世的恶果已经先成熟了。然而,也有一些普通人以为是“恶终”,其实不是恶终。
例如,经上记载:有一个牧羊的小孩采花要供养佛,可是走到半路却被牛触死了,但是他的神识却立即升了天。《经律异相》这部书也记载:有一只猴子看见一个得道的高僧,心里很高兴,他开玩笑地披着袈裟,没想到失足坠地而死,它的神识也升了天。

总而言之,因为行善而死的人,来世没有不得善报的,只是我们凡夫的肉眼一时认识不清楚而已。戒色网-https://jiey.org/25238.html

明朝时扬州有一位开杂货店发财的富翁,他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孙子,生活相当富裕。后来他病倒了,临终时他拿出一杆秤,并且吩咐他的儿子说:“这是我赚钱的绝招!这一杆秤里面是中空的,而且还灌有水银,所以我在买卖上占了不少便宜,今天才能拥有这么多财富,你可要善加利用这杆秤啊!”

他儿子听了,心中暗暗惊讶,没想到自己的父亲竟然做出这么不道德的事情。可是父亲正病重,只好唯唯随顺,而不便说明。等他父亲死了以后,他就将秤烧掉了,并且努力行善,救济贫困,以弥补他父亲的罪过。他这样真诚为善,不到三年,家产已经耗掉了一大半,但对他来说,这些都是心甘情愿的。

可是没料到他的两个爱子又相继夭折,使他伤心之余,也常怨叹老天无眼,行善不得好报。有一天晚上,他梦到一个地方,很像宫殿,见到一位官吏,坐在殿上,告诉他:“你父亲之所以能致富,那是他前世施舍财物的结果。财富是命中应有的,其实并不必靠那水银秤。

可是他心术不正,运用这样狡诈的手段,造了一身的罪业,而且至死不悟,自受苦报,这正是他的痴迷。那时天帝知他用心贪恶,所以遣下破耗两星,投作你的儿子,以败毁他的家业。家败之后,还要加以火烧。而你呢,也会受到你父亲的余殃,非但衣食不足,而且短命。

你父亲以为有这么多家产遗留给子孙,一定可以世代享受,可是他哪里知道他的儿子不能长寿,孙子是来败家的呢?幸亏你存心善良,三年真诚为善,为父亲忏悔罪业,这是很难得的,所以天帝特别命令所司收回你的两个败家子,不久将另降贤子,以光耀你的后代,并增长你的寿命。

你应该继续修善,不要埋怨天道不公平。”他才恍然大悟,行善更加勤勉,后来果然连生了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

所以诸君一定要有“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坚信,做好事千万不可因为发生挫折或遭遇倒霉的事而退失善心!我们必须要明白眼前的凶祸都是过去世的恶业造成的,只要我们对眼前不如意的事情稍加忍耐,而且更努力行善,吉祥的结果和机运迟早来临。况且,倒霉的事情表面上看起来很像是凶是祸,说不定是大吉大福。

明白人,一生没有忧虑 学佛修行

明白人,一生没有忧虑

一个真正学佛的人、真正明白人,对自己这一生决定没有忧虑,不会为自己将来去担心、去操心。不为自己,不为将来,只问今天我们怎样作法,那就对了。如果我们要真正讲断恶修善,那就一定要断绝一切为自己的这种念头、...
学佛就是学做人 学佛修行

学佛就是学做人

我们要学佛,要学做一个好人,首先要肯定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儒家大德告诉我们「人性本善」,以这个为基础,来修自己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佛又告诉我们心量要大,量大福大,心同...
坦诚相待,表里如一 学佛修行

坦诚相待,表里如一

认真努力淘汰自己的习气,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心量拓开,对人对事对物坦诚。现在全世界都讲隐私,隐私就是不可告人之处才隐私,你样样都可以公开的话,这个多自在,这个心多舒服。这人愚痴,你隐私你心里头有个疙瘩...
一个懂得忏悔的人就是有福的人 学佛修行

一个懂得忏悔的人就是有福的人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 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亡罪灭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 在佛法中,“忏悔”是进修的方便。忏悔罪业为日常修持的方便。即使没有学佛的...
    • 清净心
      清净心 5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