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福与祸

妙无菩提
妙无菩提
作者
3177
文章
0
粉丝
传统教育评论阅读模式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正反两个力量:有生,有克。生克是阴阳方面的说法,在学术思想上,则为祸福相倚,正与反,是与非,成与败,利与害,善与恶,一切都是相对的,互相生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这几句话很妙。 老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祸与福是互为因果的。一个人正在得意时,就要知道得意正是失意的开始;而失意,却正是得意的起端。对于人生得失的感受,在于各人的观点看法如何。这就是哲学问题。戒色网-https://jiey.org/20850.html

常听人说某人有福,但福为“祸之所伏”,看来有福时,可能祸就快要来了。我们中国有句谚语,“人怕出名猪怕肥”,猪肥了算是有福,可快要被杀了。人发财以后出了名,大家都知道,同时麻烦也就来了。一个人官大、名大、钱大,只要三者有其一,也就麻烦大,痛苦多了。

所以“塞翁失马,焉却非福”,这一思想,就是从道家老子这句话来的。祸害到了极点,福便来了;福到了极点,跟着便是祸了。这两件事是互为因果,循环交替而来的。但是“孰知其极”,谁知道什么是祸的极点,什么又是福的极点?人的一生中,万事都要留一步,不要做到极点,享受也不要到极点,到了极点就完了。

例如今天有好的菜肴,因为好吃,便拼命地吃,吃得饱到十分,甚至饱到十二分;吃过了头一定要吃帮助消化的药,否则明天要看医生。这就是口福好了,享受极了,反而害了肠胃。如果省一点口福,少吃一点,或者肠胃受一点饿,受点委屈,可是身体会更健康,反而有福了。知道了这个原理,则“其无正”,不要太正了,正到了极点,岂不就歪了吗?这也就是不要矫枉过正的意思。过正就是过分,就是会歪了。

戒婬离不开孝道【附秦东魁老师开示】 传统教育

戒婬离不开孝道【附秦东魁老师开示】

亏什么也不能亏了孝道,诸事不顺主要就两个原因,一个亏孝,一个犯邪婬。其实犯邪婬就是不孝顺,《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父母给我们吃好的,穿好的,我们却滥撸滥泄,把...
举头三尺有神明 传统教育

举头三尺有神明

中国人有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每个人头顶上都有神明。又有另外一种说法:「举头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这句话是叫我们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要止恶行善。佛家的说法是:每个人...
拒绝邪婬是很大的阴德 传统教育

拒绝邪婬是很大的阴德

神目如电!一言一行都躲不过老天爷的眼睛。 明朝宁波地方有一位落魄书生,名叫孙厚,因为家贫无以为继,于是渡江去教书,赚些生活费用以维生。没想到时运不济,后来连这份微薄的收入也不保,只好寄身到塘西张氏家中...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