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以大悲为要

普渡众生
普渡众生
作者
2634
文章
1
粉丝
戒杀放生评论阅读模式

放生以大悲为要
《大智度论》说:"慈悲为佛道之根本。"故对于放生,不能仅仅当作一件表面上的好事,而应以大悲心为本而放生。如宋朝的大文学家苏东坡的爱妾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热衷于放生,有一天到山林里放生回来,看见庭中一群蚂蚁正在争食掉落的糖,她一举脚把蚂蚁都踩死了。苏东坡看见后,不禁感慨地说:"你放生是为了慈悲,原是好事,但是为何独厚禽鸟,而薄待于蚂蚁,这不是真实的慈悲呀!"
所以,我们对渺小众生也不能轻视,《贤愚经》云:"虽微小罪恶,勿轻谓无害,火星虽微小,能烧草山积。"《入菩萨行》亦云:"于一刹那造一罪,于多劫住阿鼻狱,无始生死所积罪,不生善趣何需说。"高僧大德亦云:"万物伤亡总痛情,虽然虫蚁亦贪生。"若对众生不具大悲心,虽即是僧人或居士等,也仅是外表形相而已,而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此外要想修法有成也需具备利益有情的大悲心。比如,无著菩萨在鸡足山苦修十二年,一无所获,未能亲见其本尊弥勒菩萨,气馁下山,于中途看见一母狗,二足皆跛,腹上遍满小虫,痛苦不堪。无著菩萨因此生起极难忍的猛利大悲,用手去除虫又恐将其杀死,乃不顾狗身烂坏、脓液熏人,闭目伸舌,欲以舌去舔掉诸虫。然舌触到的却是地面,睁开双眼,狗身已不现,而出现在面前的却是光明赫弈的本尊弥勒菩萨,无著菩萨悲喜交加,请问弥勒菩萨为何不垂慈悲,十二年中不现真身。弥勒菩萨答言:"非不现身,实我与你从未分离,只因你业障太深,故不能见。你十二年苦修,业障略薄,今见我幻化之母狗而生起大悲,业障净除无余,故能真实亲见我身。"
现在我国以及国外,人们所造的杀业很重,饭店中菜谱上的花样越来越新,被食用动物的范围越来越广,制作的手段也越来越残忍,餐桌上成百上千的生命尸身横陈,真好似一个人间地狱,悲惨世界。而那些杀生烧制的人,何时能还清这沉重的债务呢?
因此,我们所有皈依佛门的人,应详细观察自己,自己若不具大悲心,那就成了一个仅具名相的佛教徒。故应千方百计使自己发起悲心,尽力放生,饶益受苦的众生。我们哪怕在一个月当中能救一个有情的性命,也有重大的意义和功德。往昔的诸佛菩萨和高僧祖师们,为了拔济众生的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据《大智度论》卷十一记载:往昔雪山中,有一仙鸽,生活优游自在。有一天,鸽见一人,为大雪弥漫而失道,穷厄困苦,饥寒交迫,命在须臾,鸽见此人,大发慈悲心,即飞行求火,聚薪燃之,为此人烤火取暖;又复以己身投火自焚,以施此饥人果腹。仙鸽以此功德,后来转世成佛,即释迦如来。与这些大菩萨们相比,若我们连放生的这一点钱也舍不得,难道还算是发大乘菩提心的人吗? 戒色网-https://jiey.org/29320.html

学会放生,也放自己一生! 戒杀放生

学会放生,也放自己一生!

上天有好生之德,唤醒人们的良知。 让我们学会放生,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让飞禽免遭网捕,冲出牢笼,回归湛蓝的天空,在浩瀚无垠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也让我们的天空更加充满活力和欢畅。 学会放生,减少环境...
放生解灾 行善改运 戒杀放生

放生解灾 行善改运

顾名思义,所谓的解灾,改运,就是因为人在人生旅程中出现了某些问题,比如恶运,灾难。就像人身上出现了病痛,我们要去治疗它一样。 病的原因有很多,有身体四大不调导致的疾病,有因果导致的疾病等等。而遇到了恶...
如何正确的看待越放生越贫穷的现象? 戒杀放生

如何正确的看待越放生越贫穷的现象?

布施得富贵,但是现实确实存在着越放生越贫穷的问题。现实有些尴尬,也有些许无奈,尽管我们可以以三世因果来解释这种现象,但是现实就是现实,特别是在现代这样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时代。 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学会...
18种不用花钱的放生方法 戒杀放生

18种不用花钱的放生方法

放飞 1、阻止别人杀生 比如:看到小孩子在玩虫子、捉蝴蝶、抓蚂蚁等,要进行劝阻。 随手 2、随手救助 看见爬到路边的虫子、蚯蚓、蜗牛等,把它们放回草丛,免得被行人踩踏。看到被困的小动物加以解救(如:被...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