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经典声音
《心经》,是大乘佛教一部文字最短少,却诠理最深奥微妙的经典,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影响极大。戒色网 - 戒淫网-https://jiey.org/37538.html
弘一法师评价说:“《心经》虽仅二百余字,但摄全部佛法。”
那么,《心经》到底有多厉害?又厉害在哪里呢?
一、玄奘法师与心经
公众普遍认为,现在流通最广的《心经》通行译本,是玄奘法师翻译的。其实不然。
根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法师在去印度取经之前,曾经在四川成都挂单,遇到一位老和尚,身生疥癞,人不敢近,惟有年轻的玄奘法师,以一颗同情心侍奉他,为他洗脓血,涂药,不久,这老和尚的疥癞病痊愈,老和尚感他调治之恩,无以为报,惟有一部经,可以口传给他,就是这一部心经,一共二百六十字,念了一遍,玄奘法师得到《心经》后,心里感到十分欢喜,就发心修持这卷经书。
玄奘法师后来到印度取经,抵达一个叫莫贺延碛的地方时,经过八百里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中间无人,而且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恶鬼”围绕前后。念任何经也不能降服,玄奘大师就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但是就算念了观音的名号,这些“恶鬼”还没有完全散去,于是玄奘大师又高声的念诵《心经》。一念《心经》,这些“恶鬼”都散去了。
后来,玄奘法师在西行旅途之中,遇到种种厄难,或粮食短缺,或路遇劫匪,有时候甚至生死存亡之际,多次靠持诵《心经》得到灵应,转危为安。
不管《心经》是否由玄奘法师所译,这部流传一千多年的经典都与玄奘有非常殊胜的渊源。
二、《心经》说什么
般若波罗蜜是六波罗蜜之一,是菩萨修行的六种行持,修行不能离开六波罗蜜:1.布施波罗蜜,2.持戒波罗蜜;3.忍辱波罗蜜;4.精进波罗蜜;5.禅定波罗蜜;6.般若波罗蜜。
《心经》主要说了有四项内容:
一、大智慧。在经中说,观世音菩萨以般若之智,观察到色、受、想、行、识等五蕴皆是一种假有,最后都归于空无。此经所说的“空”,是性空,是本来空,所谓宇宙间一切形形色色,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下至一切用物,植物、动物和我的身体,我们的思想、道理、人事、人情、喜怒哀乐,这一切有相无相的东西在因地上总是空的,因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成。因为是因缘生,所以无有实体,求其究竟相,毕竟不可得。
二、破执著。破除执著就是突破自我的障碍,突破生命的局限性,要我们彻底地把我执、法执破除干净,连破除干净的这种意念也不要存在。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摩柯迦叶问:如何能为离于爱者?
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而法相宛然,即为离于爱者。……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其实所求过多,未必是件好事。求而不得,得不偿失;徒劳无功,无功而返;熙熙攘攘,庸碌一生。众生求佛多拜的是自己无穷无尽的欲望,君莫见菩萨为何低眉示人?你不知道菩萨有多难。
三、得大自在。破除了执著,所显示的无漏智慧就是彼岸,就是涅槃,得大自在。但是也不要有到彼岸的心,因为“无智亦无得。”
此岸并非与彼岸有八万四千里之遥!此岸在当下一念,彼岸还是在当下一念。一念顿悟,众生即佛。
我们人生有种种局限,种种追求和执著,因而有烦恼、痛苦,不得自在。
《心经》告诉我们只要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能“度一切苦厄”,就能“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获得大自在、大解脱。
三、《心经》启迪
《心经》对人生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两点:使人看破世事;放下则心无挂碍。
《心经》启示我们要看破一切身外之物,无论是亲眷、财色,名利,地位等各种身外之物,最后都是虚幻不实的,我们不能执着于假有,而舍不得,放不下。
只有你能看破这一点后,才能够去掉参透世事的苦空无常,从而放下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执着。
“看破”是真学问,“放下”是真功夫。
放下,不是说要生出离心,放弃现实的事。家庭、事业、友情、爱情、亲情等等,并不需要放下。需要做的是把贪欲放下,愤恨放下,妄想放下。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这种心态来对待世事,那么我们就能以平和的心态来为人处世,尘世之间也会少很多纷争,则人世间也会成为一片净土。
1F
阿弥陀佛,敬请念佛。阿弥陀佛,敬请念佛。阿弥陀佛,敬请念佛。阿弥陀佛,敬请念佛。阿弥陀佛,敬请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