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行大和尚:学佛该怎么忏悔与祈祷

回头是岸
回头是岸
管理员
2852
文章
2
粉丝
学佛修行评论阅读模式

忏悔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果报已经现前了,通过忏悔将自己跟所做的业分开,是接受果报,永不再犯的意思。祈祷是某些事情还没有发生,是一种想达成的愿望。当然,果报现前以后也可以祈祷佛菩萨加持,使自己的承受力增强,来转变眼前的因果,让不好的果报早日消失。

一般人学佛会有三个阶段,刚学佛的时候,觉得学佛特别好,非常有价值,“这么好的东西我学到了,我要让身边的亲朋好友都能得到”,于是逢人就谈佛法,逢人都像拉客似的把人拉来学佛。他认为自己得到了,掌握了真理。第二个阶段是越学越没有底气,越学越觉得自己离道很远,甚至因为没有信心而放弃了。戒色网-https://jiey.org/37436.html

如果能熬过这个阶段,下一个阶段就是出去和人较量、过招,喜欢和人家斗法、辩论,认为自己辩才无碍,天下无敌。这时候你确实上道了,开了一点小智慧,对学佛修道有了自己的知见。

但往往就在这个阶段你很难再进步,会一直沉迷下去,因为你认为天下已经没有超过你的明师了。如果你有福报,可能会碰到和你有缘的明师,只有他说的话你才会相信,只有他才能把你从这种状态中拉出来,否则到临死前,你都认为自己已经大彻大悟了!

过去丛林里那些开悟的祖师是怎么对待这种人的呢?你一开口,他就打。因为这时候你确实很会辩论,无论人家怎么说,你都能对答如流。实际上无论你怎么说,都远离了核心。但外行人以为你已经证得了究竟。所以祖师不会跟你讲话、辩论,辩论只会让你更狂、更邪。

在学佛的第一阶段,如果你很虔诚,在没有开小智慧之前去参学,可能还学得进去,还会受益。到了第三阶段,即便佛再来你也不会相信,去参学根本不会受益。我们往往在最初闻到佛法的时候非常精进用功,愿意多闻多学。学佛修道,包括做世间上的任何事情,如果前五年你的底子打好了,路子就正,格局就大,以后修行做事就会顺利。如果前五年你的底子没有打好,这辈子想再改变,所谓的“回小向大”是很难的。

一个人一辈子是否能遇到明师和善知识,可以说是注定的。这个“注定”也是由你累世对真理是否渴望和尊重决定的。对善知识、对真理不尊重的人,在他的人生中很难遇到有智慧的人。

你渴望什么,尊重什么,在你的人生中才会遇到什么;你不渴望,不尊重,是遇不到的。为什么有“心想事成”和“感应”一说呢?如果你对道、对真理真的很渴望,佛菩萨和龙天护法就会让明师出现在你眼前,怕就怕我们对真理不是真正渴望。很多人学佛修道只是嘴巴上喊一喊,实际上可有可无。如果你属于这一类型,你是很难遇到善知识的。

弘一法师|走得太近,缘分易尽 学佛修行

弘一法师|走得太近,缘分易尽

认识很多人后,发现一点,所有的恩怨,都是因为人和人太好引起的,靠的太近了,就起了麻烦。 然后就有恩恩怨怨了,一个家庭中,一个单位中,乃至朋友之中也是一样的。好起来时可以两人同穿一条裤子,分开后,可以死...
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学佛修行

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古人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贤人之中,在佛法讲是大圣才能够免除过失,贤人以下还是在所不免,哪能说没过失!「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最大的善就是改过,改过就是圣贤之道。人能够自己知道自己的过失,佛家...
救护众生之道 学佛修行

救护众生之道

一、大悲心为父 慈能予乐,悲能拔苦,经云:“法力不思议,慈悲无障碍。”慈悲是诸善生起的根本,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但是究其功用而言,拔苦而后予乐,方能究竟,犹如开垦荒地,必先耘除草秽,再广植嘉苗,才能...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