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爱惜字纸,敬字如神,是一种优良的传统美德。世人深受当时的文化教育影响,经常收集废弃的字纸,清洗后再在干净的地方焚烧。
这不仅是一种道德方面的行为,而是已经关乎因果报应,故敬惜字纸在古代是一种善行,逐渐蔚然成风,行持者越来越多。戒色网 - 戒淫网-https://jiey.org/31905.html
按《文昌惜字功过律》,敬惜字纸有大功德,不仅自身会增长大福报,还能令子孙繁荣昌盛。且除了理念的劝诫,现实的善报感应也层出不穷,散见于各朝代文人笔记,更是激励了无数人去落实。
如下是《文昌惜字功过律》中的部分内容,将敬惜字纸的功德进行了量化。
平生以银钱买字纸至家,香汤浴焚者。万功,增寿一纪。得享富贵。子孙贤孝。
平生遍拾字纸至家,香水浴焚者。万功,增寿一纪。长享富贵。子孙荣贵。
多收字纸,字灰深埋净地者。一千功。安乐不流离。子孙昌盛。
刊刻惜字书文,遍传世人者。五百功。永无是非。多生贵子。
抄写敬重字纸书训。阖门令其珍惜者。三百功。子孙发达。
见惜字文留示子孙,及己身敬信供礼者。百功。安乐无祸。
化人银钱,买字纸浴焚者。百功。寿增一纪。施财人永远富贵。
劝世人惜字。并焚怪异婬乱等书者。百功。本身增寿。子孙昌盛。
如你用钱买废旧、不用的字纸到家里,香水清洗焚烧,乃万功,增寿十二年,享富贵,子孙贤孝。不买,去拾字纸照做,也是如此善功。
刊登相关惜字文章,转发传播的,五百功,无是非,多生贵子。焚烧婬秽书籍,百功,增寿,子孙昌盛。
具体的感应善报案例,从绝症痊愈,哑巴开口,穷人变富贵,到延长阳寿等,不计其数。
以前读清朝《翼駉稗编》,见记载有相关故事。
清朝张慎修在40岁时,和朋友都患膈症(今人或称食管癌),朋友死前说下一位就到他,他写几十封劝惜字信给烟铺。以此行为被冥司延寿24年,还为他治好绝症。张后来更加努力惜字纸,活到84岁才去世,也就是延寿44年。
传统认为,不能随便丢弃或是糟蹋带字的废纸,也不能用带字的纸糊窗户,或是与其他杂物放在一起。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带字的废纸放进字纸篓。专门收集后焚烧,当然字灰也不能随便丢掉。
每过一段时间之后,专门的人首先要祭拜仓颉。之后将字灰撒到江河或是大海之中。这就是“送字纸”。也称为“送字灰”。
清代苏州有“彭宋潘韩”四大家族,居首的彭家非常繁盛,据说就与惜字有关。彭定求的祖父重视惜字,后来彭定求大魁天下、高中状元。彭定求还建惜字会,雇人广收字纸,每年焚灰计两千余斤,后来他的孙子彭启丰又高中状元,子孙科第连绵。
苏州有个吴探花,名荫培,号颖芝,是清光绪十六年庚寅恩科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钦授翰林院编修,官至贵州镇远府知府。吴探花对于惜字善举,也是身体力行的,每当看见路旁被遗弃的字纸,他会不嫌污秽亲自捡拾。
基于惜字纸文化的规定,那些严重折损福报的行为,则是与惜字相反,如践踏书籍、文字,坐、睡在上面,皆会削福。
在古代,还有一个问题——上厕所看书,会被视为严重减损福报。
从佛法的角度,为什么会恭敬字纸会增福,践踏毁坏会折福呢?
因为对境殊胜!文字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无数的知识,无文字,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和工作,如何闻思修?
印光大师曾开示:“人生世间,所资以成德达才,建功立业,以及一才一艺养活身家者。皆由文字主持之力,而得成就。字为世间至宝,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贱者富贵,疾病者康宁。圣贤道脉,得之于千古。身家经营,遗之于子孙。莫不仗字之力。
使世无字,则一切事理,皆不成立,而人与禽兽无异矣。既有如是功力,固宜珍重爱惜。窃见今人任意亵污,是直以至宝等粪土耳。能不现生折福折寿,来生无知无识乎哉!”
大家当养成一个习惯,不要踩踏汉字和书籍,也不要坐或者躺在上面。
字纸如此珍贵,上厕所时手不干净,又将神圣的汉字带进厕所受臭气熏染,自然是不可行,故在古代禁止这类行为,还有相关的报应案例。
溺器上观书削禄
山西刘戡,从小就有神童之称,九岁就考试成为生员,虽怀天赋之才,却考运不佳,到了中年依然只是一位秀才。
他经常抱怨祖先有恶行,导致子孙无法显达,连累了自己,空有一身才华。
有一天夜里,他死去的父亲忽然现身说,儿子你本应才名远播,位列显贵的官职,但是因为在大便时在溺器上看书,亵渎圣贤,被削夺了福禄。杭州余秋室太史,也犯了这个错误,幸好命中本来福禄深厚,还不失为庶吉士。你若再抱怨,必定更增罪过。
说完就不见了。
去年刘戡裹携干粮来访问余秋室,一问果然真的是经常上厕所看书,大哭而去。
余太史每次看书看到入迷之处,不忍释卷,刚好内急时,就携带书籍去上厕所,不知道福命如何,是否能免除削尽余罪呢?我为他感到不安。(译自《妄妄录》)
关于余秋室,是一个历史人物,陈寅恪还在《柳如是别传》感慨他因为善画美人而未获状元。
余秋室名集,字蓉裳,仁和(杭州)人,《墨林今话》卷七“余秋室三绝”中说:“先生画山水、禽鱼、兰竹,靡不臻妙。尤擅士女,风神静朗,无画史气。然深自矜重,不轻为人作,得之者比诸仇、唐遗迹。晚年多作竹石,以塞人请。
……曩闻之玉壶外史云:先生捷南宫后,殿试当大魁,以善画美人,故抑之。’此事虽无确证,然传播艺苑,著为美谈久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7月版,122页)
钱锺书《容安馆札记》第七十八和第四百五十则两次引用梁恭辰《北东园笔录初编》的一段话,提供了余集未得状元的另一个解释。
话说梁的父亲梁章钜当年见到余集,曾私下问他:先生书法精妙,何以不得鼎元?
余集说:丙戌科榜下归班时,有广东吴某者来访,曰:君其出恭看书耶?
予怪之,吴曰:我亦犯此罪过,去岁大病,梦入阴司,阎王命判官取生死簿,上签“出恭看书”,余减寿二纪,君削状元为进士。
第四百五十则更引钱泳《履园丛话》中也提及这个传闻,并说问过余集,余集回答有此事。
初,榜下未得馆选,以纂修四库书,积劳擢至学士。余少时,闻其名辄以为古人,后乃知家大人公车诣京时,曾及见学士,尝因问私请曰:先生书法精妙乃尔,何以不得鼎元?
学士笑曰:此我生平一故事,微君问,亦将告汝。记得丙戌科榜下归班时,有广东吴某者来访,因延人入。
吴曰:君其出恭看书耶?
予怪之,吴曰:我亦犯此罪过,去岁曾大病,梦入阴司,自念母早寡,予以遗腹抚而成立,今先母卒,母将无依,痛哭求阎王放还,待母天年。王取生死簿阅之,顾判官曰:彼阳寿尚未终,何以勾至?
判官曰:此人出恭看书,已夺其寿算矣。
王命取簿则一册,厚寸许,签书“出恭看书”四大字。王展阅,至予名,予方跪迎案前叩头哀泣,因得偷目视册,果减寿二纪。予之上名即君也,君名下注浙江钱塘人,壬午举人,丙戌状元。以下禄位注甚长,乃于“状元”字用笔勾去,改“进士”二字。
王谓判官曰:彼死惟以母为念,可谓孝乎。且世间不知此罪最重,犯者甚多,无以劝谕,盍放之还,俾流布人世,有则改之,可以自赎。冀罪册中人不至太多,亦可贷寿一纪。然此十二年中亦须示薄罚,毋令其自适也。
于是判官以笔点予头,痛甚,大叫而苏,则已死去一昼夜矣。今顶问一疽,医亦罔效,大约即判官点处也。
时予闻吴言,方愕然痛悔,誓改前愆。方发誓愿,时正四库修书,诏下征召之日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