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舟法师:现在不造恶业,则当来不受苦报

世间一切事皆可众志成城,自然所作皆办。众志者,即大家同心耳;成城者,即得护持也。譬如我们大家修行,即成佛法之城。有护法之城则能将惑障、业障,护住不起,并可转报障轻受。报障者,过去生中作业所感之果报也。大家以修行之志,得成法城,则现在不造恶业,当来不受苦报。然业无自性,若发悔改之心,业报自然从重化轻,从有化无矣。所以说大家要造一个法城,护持我们的法身慧命,使惑业不起。但我何以要说此话呢?因前天闻牲畜管理处处长发心开追悼会,超度屠户已杀死的牲畜亡灵。然总算明因果,知道转业,但转得不澈底。其不澈底之故有二:一者、作业之人,纵叫因果,限于术业,难改故。二者、被杀众生业报所感,难逃脱故。若人皆断杀,岂不成了净佛国土。所以我们要晓得与其杀已超度,不如不杀不食。何以故?杀其命食其肉,故冤魂不散,冤冤相报,无有了期。然既知超度,总可化重为轻。

我常讲果报有三种:一花报、二果报、三余报。超度也许只遭果报,不受花报余报。至其究竟报否?唯佛与佛乃能知之。按:杀业果报非报不可。众生无不爱命,被杀以后,岂无还报之心?据该处长云:昔有龙树菩萨,多生持不杀戒,一日太子欲杀之而不得。菩萨以宿命通观过去世,知久远劫前,自为农夫误伤稻杆中一虫。昔之农夫今菩萨是,稻杆中虫今太子是。虽误伤而因果不昧,虽菩萨也须还债。菩萨见太子欲杀不能,故告曰:“可以稻草加吾颈,一缢即死。”太子试之,果然。杀业即如此要还报,盗婬妄等业障亦同。不但恶业是业障,善业也是障。善业障不受恶道苦,恶业障不受善道乐。你我修行的业障如城,障不受生死苦故,今生所受的苦乐等报,皆前生造的三世因果。戒色网 - 戒淫网-https://jiey.org/31442.html

经云:“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事,今生作者是。”你我前生造的,该今生受,故生此五浊炽盛之世。若生于正法时,造罪之缘还少。我们不造罪,自然将娑婆世界恶果报障住了。临终阿弥陀佛自来接引,极乐世界即现前。古人云:“宁可来生胜今生,不可今生胜来生。” 所以要来生胜今生,必须大家同志,以信解行证,节节守护法身。诸位居士一星期来念一次佛,不过是个影响,回家还要自己用功。最好将家亲眷属化为同志,使成清净家庭。自己方面,六识心王常念三宝,必须常使能起清净心所,即以清净念“念佛,念法,念僧。”此念心王所使,故曰:“心所。”心王如是,心所亦然。心王常时正念,心所自然正念。自己心王心所,众志成城,能保住自己法身慧命;一家人众志成城,能保住一家人法身慧命;一国人众志成城,能保住一国人的法身慧命。

切不可一面念佛,一面犯戒。更不要以眼光去观别人的不对,自己不肯觉照自己。还有,一般人有过不但不改,连戒都不愿受,怕有拘束,那才真是自欺。大家造罪心熟,即或已受戒者,造来造去又造到旧家风上去了。这个旧家风,即对众生分别人我、斗争、是非之家风。略而言之,争名夺利;广而言之,争夺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故。若是修行能了生死,到不生死本地风光之家风,那就好了。大家要修到本地风光,还须精进勇猛,好好念佛

如何能够将放生的功德最大化 戒杀放生

如何能够将放生的功德最大化

关于放生的功德大家可能听说过许多了,这里我要就几年来放生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谈一谈。 许多人听说放生的功德很大,放的众生越多越好,就盲目地过分追求放生的数目,数目不够,甚至到市场上去预订。这样的放生不...
为什么诸多善行中,放生被称为捷径 戒杀放生

为什么诸多善行中,放生被称为捷径

在所有人对放生进行深入了解之前,可能对于放生也只是停留在能够为我们自身或是依照我们所愿为他人积攒功德的阶段之上。 但是大家知道吗?放生不仅仅是能够帮我们自身积攒功德仅此而已,放生行为能够积攒的功德还是...
放生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戒杀放生

放生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一.不得分别大小贵贱 一味追求放生之数量或大小,而对某些众生远离慈心。如见两盆鱼,心想若放这盆躯体小的众生,则价钱和数量要比放那盆躯体大的合算。或思维买一大堆田螺的钱,还不够买一只甲鱼的金额。因而弃大...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