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和自在的源头

回头是岸
回头是岸
管理员
2762
文章
1
粉丝
学佛修行评论阅读模式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快乐,是自在。快乐跟自在从哪里来的?是以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与世出世间一切众生和睦相处,这个有意义。一定要达到菩萨的境界,仁者无敌,光大仁慈博爱,心里面没有一丝毫怨敌,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没有丝毫怨恨,不与一切众生敌对,这个人叫菩萨。我们学佛,怎样把自己从凡夫提升到菩萨的境界,这一点重要,肯这样做,精进不懈,依教奉行,那个根就是对于业因果报的理论与事实真相明白了,深信不疑,他自自然然就肯这样做。

真诚的爱心,爱一切人,爱一切物,爱一切众生,不分彼此,无有高下,一视同仁。你要问诸佛菩萨修行,修的是什么行?这是第一桩行门;也就是佛法里面常说的,慈悲为本。慈悲就是以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这是修学的根本,这是自性里面本具的德能。众生迷了,迷在哪里?就是把这个慈悲心迷失掉了,不知道事实的真相,执着自私自利,不知道爱护一切众生,这个错了,于是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

所以佛教导众生,我们要觉悟,真正觉悟的落实,就是仁民爱物;能够爱护一切众生,能够尊敬一切众生,儒跟佛都讲究自卑而尊人。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的行谊,诸大菩萨的行谊,决定没有骄慢,都是谦虚恭敬,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戒色网-https://jiey.org/31062.html

我们今天能觉悟,能明白过来也能够学佛、学菩萨,以真诚、清净、平等心,去爱护一切众生,尊敬一切众生,无条件的去帮助一切众生;这是真正的回头是岸,套一句一般宗教里面所说的,真正得救了!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要落实在生活上,要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之间。

用我们的爱心去爱世人。佛法里面讲慈悲一切,对一切众生你要普施慈悲心。像其他宗教「神爱世人」,把对于所有一切人事物,那种敌对、仇恨、不满,这些念头彻底放下,用慈悲爱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爱护一切众生的人,那个人是上善,我们要学。我们的冤家,我们的债主,我们敌对的人,我们要换一个心,我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的爱心对他们。「他对我敌对,我对他不敌对;他恨我,我爱他;他讨厌我,我喜欢他,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真诚,今天讲热爱一切众生,这是佛菩萨。只爱自己,只知道满足自己的欲望,不顾别人,这人没福报,这佛经上常讲的与人结怨,将来果报现前,后悔莫及。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德行,不得罪一个众生,也是古人说的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他没有冤家、没有对头,没有敌对的,这真正的仁慈。还有我看不惯的,不满意的,我讨厌的,这都是不仁、不义。

我们在这个世间,还有一个看不顺眼的人吗?没有,心才真清净。恶意,为他自己的利益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障碍我,我怎么对他?在别人一定起怨恨心,起怨恨心错了,怨就结成了。我心目当中他是菩萨,他所给我的我全部忍受,等于说他出的这些考试题目,我要给他满意的答案,没有丝毫怨恨。他想跟我结怨,我不跟他结,这怨就结不上了,完全化解了。真正没有一个怨恨,没有一个敌对,我们的心多平安、多快乐!

自在快乐,经典里面常讲的「常生欢喜心」,这个「欢喜」与真诚相应,与清净、平等相应,与正觉、慈悲相应,这是真欢喜。这个境界佛菩萨得到了,中国古人也有得到。从什么地方我们能看到?《论语》上能看到。《论语》第一句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这个境界。「学」,学是觉悟的意思,觉而不迷。「习」,是将觉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是「习」。「不亦说乎」,这个是佛家讲的「法喜充满」,就是我们讲的「自在」。

清净之乐,不可思议!平等之乐,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平等的看待,这里面决定没有骄慢,平等的尊重,平等的关怀,平等的热爱,你要不去做,这个乐你得不到。你要真干,法味你才会尝到。我们在此地讲经说法就好比什么?好比说餐馆的菜,一道一道给你们说,说到你们流口水,一点也没有尝到,你没有尝到味道。讲经说法是说菜谱,依教奉行是尝到味道。我们的确要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佛法的味道你就尝到了。

 

地藏经是治病的大经 学佛修行

地藏经是治病的大经

生病了,一定不要用肉来补。现在人的病,都是因果病,尤其是造杀业邪婬业。虽然病分为三种,业障病,鬼神侵犯病,四大不调病。但总的来说,还是只有业障病。有人说,缺少营养,现在人不会缺营养了。所以不要吃肉来补...
忘恩负义不会有成就 学佛修行

忘恩负义不会有成就

做人就必须要从孝敬父母做起,孝亲尊师,这是圣贤的大根大本,我们不能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身体得自于父母,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的智慧得自于老师,老师给我们法身慧命。一个人,无论是世法、是佛法,真正...
过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 学佛修行

过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

《般若经》上常讲,「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不可以将这些法相放在心上,所有一切现象,都不要放在心上。对一切现象,不要生爱憎;顺自己意思的,不要有贪爱的心;不顺自己意思,也不可以有瞋恚之心。在这个顺境、逆...
  这四个字,真正是大总持法门 学佛修行

  这四个字,真正是大总持法门

一个凡夫成佛,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成佛道,没有别的,就是「看破、放下」四个字而已。所以千经万论,无量法门,你要是总归结到最后就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才真正是大总持法门。这四个字意义之深、境界之广,实在是不可思...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