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不能不谨慎

回头是岸
回头是岸
管理员
2782
文章
2
粉丝
学佛修行评论1阅读模式

学用真心,不用妄心,从哪里学起?从不妄语学起,首先学这个,跟一切人说真话,不说妄语。这也是世尊在《无量寿经》里头特别强调的。我们在许多经论当中,常常看到身口意三业,是这个排列法,身口意。但是本经,我们学过的第八品,佛教我们善护三业,他把口摆在第一。

第一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你看,佛把善护口业摆在第一,因为口造业最容易。学佛的人不能往生,大多都是造的口业把自己修习的功德漏掉,漏失了。所修的少,漏失的多,所以依旧搞三途苦报。说话不能不谨慎,多说一句话不如少说,要把时间用在念佛上,念佛重要,分秒必争。这一秒钟可以念一句佛号,不能把这一秒钟空过,你能做到这个,你没有不往生的。戒色网-https://jiey.org/30861.html

造业,在三业当中比较,口业造得最多最重。为什么口业会造得最多最重?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不知不觉,一天到晚都会犯,习气太深!真正修道人,不但心没有邪思,而且决定不犯口业。

不要说是非长短,这叫造口业,你修得再好,天天说人家的过失,都完了。我们六祖大师说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一天到晚看到别人的过失毛病,他到底修什么?你为什么会看到别人过失?自己心里有过失才看到别人有过失,心清净没有过失,看一切众生都成佛,一点毛病也看不出来。

所以佛看众生统统是佛,菩萨看众生统统是菩萨,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这没有法子!所以万法唯心,一切法唯心所变。我们中国古人常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很有道理,谁是是非人?说是非的那个人就是是非人;他说那个是非人未必是是非人。说是非的,决定是个是非人,现行犯,决定不错,这是我们要知道的,『善护口业』。

《无量寿经》上教我们善护三业,把口业放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一句里面就包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身、语、意,为什么《无量寿经》要把「语」摆在第一?一切众生最容易犯的是口业,造口业。我们平常修积的功德,说老实话,都从口业里头丧失掉了,所以功德积不住,都流失了;从口业当中流失,从我们处事待人仪态上流失掉。我们的行为、言语动作非常粗鲁,让人家看到都不高兴,这个地方把功德流失掉了,自己一定要晓得。

所以古人有说,修行从哪里修起?「从不妄语始」,这个话说得也很有道理。与《无量寿经》讲的相应,从「善护口业」开始,佛在经上不知道讲了多少遍、多少次,教导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和颜爱语,对待人和睦,我们的颜色表情和睦温和。可是我们在跟大众接触总是会忘掉,依旧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怎么能成功?

真正明白人,这是梦幻泡影,所以他看了、他听了,他绝对不会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执着,晓得整个世界这一切全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金刚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看到也好,听到也好,你心地清净,如如不动,一尘不染,你就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的人不造业了,心地清净慈悲。

我们要养自己的清净心,我们的心像这个茶杯一样,这个茶杯希望都装一切众生最善的、最美的,我们的心就善就美了,千万不要装一切众生的垃圾,最不善的、最坏的、最骯脏、最恶的,我们的心就变坏心了,这个道理不难懂。时时刻刻自己要注意,看到一切不善的,绝对不放在心上,绝对不放在口上,修行从这个地方下手。

我的两点学佛体会 学佛修行

我的两点学佛体会

各位师兄:大家好!阿弥陀佛!我叫张雅逸(化名),今天我想和各位师兄,分享一下我的两点学佛体会。 1、吃素放生真的可以救命。 说起学佛,顿感惭愧,因为一直以来流于形式(烧香拜佛),未能深信因果。真正的学...
贪、瞋、嫉与身心健康 学佛修行

贪、瞋、嫉与身心健康

何谓贪?即是贪婪、贪得无厌、贪心不足、贪赃枉法、贪污腐化、贪小便宜、贪小失大。固然,贪之行为千变万化,根子却在心理。贪心确实是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有害的心态,造假行骗是因为贪,受骗上当也是因为贪。圈套...
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忍耐 学佛修行

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忍耐

星云法师 “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毁谤、讥讽、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能人也。” 一九五四年,我二十七岁,开始撰写佛陀传记,在《佛遗教经》中看到这么一段话时,心中感触甚深,...
最容易的改变命运的大法 改变命运

最容易的改变命运的大法

在世界上,人们普遍遭受贫困,疾病,短命的生活,灾难,恶劣的环境和逆境,甚至一切是非成败、恩怨情仇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业深障重、福薄慧浅。 有很多人对所谓的算命,占卜等迷信。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东西没...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