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一生不变

回头是岸
回头是岸
管理员
2762
文章
1
粉丝
学佛修行评论阅读模式

中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源起,源于父子有亲。父母对儿女那个亲爱是天性,在佛法讲是自性,这比什么都重要。这不是哪个人教的,没有任何力量压迫你的,全是自动自发,这天性。古人有智慧,这是好事,怎样把这个亲爱,这种天性的亲爱,保持一生都不变,那就要靠教育。教育教什么?就是这个爱心永恆不变,而且发扬光大。从爱父母,扩大,爱兄弟姐妹、爱祖父母、爱堂兄弟、爱族兄弟,爱这个家族,然后再扩展,邻居、邻里乡党,到最后,凡是人皆须爱。

从什么时候教起?从怀孕那一天教起,胎教。小孩一出生,父母给他做最好的榜样,身教。这小孩还不会说话,但是他已经在学了,他会看、他会听,他已经在模仿。所以《弟子规》是父母做出样子来给婴孩看的,父母的父母还在,父母二、三十岁,他的祖父母也不过五、六十岁。戒色网-https://jiey.org/30746.html

在家里,把孝做出来、把悌做出来,把伦理道德,也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出来给小孩看。这婴孩从出生到三岁一千天,他看了一千天,根深蒂固。所以古人有个谚语说「三岁看八十」,这个根扎下去,八十岁不会改变,无论顺境逆境不会动摇,这叫根深蒂固。

中国人教育的理念就从这里发生的,所以中国传统教育以这个为第一个目标,如何保持父子亲爱一生都不改变。第二个目标是把这种亲爱发扬光大,从爱父母,延伸到爱兄弟、爱祖父母、爱你的家族,由家族再扩大,爱社会、爱民族、爱国家,最后推展到「凡是人,皆须爱」。所以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它是爱的教育。

传统讲五伦、五常,五伦是讲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换句话说,一家人。「凡是人,皆须爱」,这是关係讲到极处!五常,常是永远不能够失掉的,做人基本的德行。仁爱是推己及人,想到我自己同时一定想到别人,这个意思很重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自己不希望别人加于我的,我就不可以对待别人。

老祖宗教千年万世的后代,归纳起来的德目不出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把中国传统文化全部都包括了。你看这十二个字,十二个字的核心就是爱,这十二个字每个字都从爱里头流出来的,它的本体就是个爱。所以中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这个我们要懂,你爱人你就不会害人。

然后把这个爱扩大,能够爱一切众生,这就变成佛道。将这种亲爱,扩大爱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那是性德圆满流露,这是佛法里面讲的慈悲。从父子那个亲爱一增上,往上提升就是慈悲,再提升,大慈大悲,性德圆满流露。

佛法里面讲,包括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整个宇宙跟我们是一体。所以大乘佛法的那个爱是没有边际、没有分别的,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是没有条件的,爱是没有条件的;悲是怜悯,怜悯苦难众生,他跟我是一体。换句话说,他有苦难,我必须要帮助他,帮助他化解,帮助他恢復幸福美满,没有任何条件。

所以佛法伦理非常广大,你关係要搞清楚。什么关係?同一个自性,你看这关係多密切,这佛说的。关係搞清楚了,你的性德自然就流出来了,什么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条件的那种热爱、爱心,对人、对事、对物、对天地鬼神,真心发出来了。这就是大乘教里头「发菩提心」,这种真心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那就是菩萨道,自自然然的一丝毫勉强都没有。

我们学佛,我们希望什么?我们希望到极乐世界去。真的,极乐世界是我们的老家,每个人都有分,不是说哪个可以去、哪个不可以去,每个人都有分。阿弥陀佛对待一切众生是平等的,是无尽的慈悲、无尽的关怀,我们明白之后就要感恩。我们要发大心。大心是什么?大心就是大爱,要跟阿弥陀佛学,阿弥陀佛爱一切众生,我们也要爱一切众生,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那就对了,就没错了。

一生仰靠佛菩萨 学佛修行

一生仰靠佛菩萨

我一接触佛门的时候,章嘉大师就这样教给我的,他教我不要求人,一切求佛菩萨,护法神他自然护持。怕的你没有法,你心不在道,那护法神就不管你了。真正一心向道,一生都是佛菩萨替你安排,你什么心都不要操。我就真...
婬欲是修行的障碍 学佛修行

婬欲是修行的障碍

中国古时候,男女婚配是为人伦、为传宗接代、为家族幸福;现代的社会,自由开放,男女平等,许多人不顾伦理道德,胆敢胡作妄为,造作婬欲之恶。造作婬欲之恶,你决定逃不过因果定律!小的祸害,是你家里面的女眷会遭...
学佛修行 永断邪行 学佛修行

学佛修行 永断邪行

《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 一、诸根调顺。 二、永离喧掉。 三、世所称叹。 四、妻莫能侵。 是为四。” 邪行,就是不正当的行为,也就是邪婬。除了夫妇之间的男女关系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