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择业不宜杀生

普渡众生
普渡众生
作者
2634
文章
1
粉丝
戒杀放生评论1阅读模式

  恭摘自《安士全书白话解》节选35
  劝猎人(以下说择职不宜杀生)
  佛说:念念仁慈修善的人,造人天福德身;念念杀生食肉的人,造地狱畜生身。猎人自朝至暮,看见鸟就想射杀它,看见兽就想捕捉它,时刻都有杀心,所以冤仇连绵,辗转不息,沉沦亿劫,永无解脱之期。那些杀生如草芥的人,为什么不思考一下呢?
  案例一:
  慈鸟感人(见《后汉书》)
  邓芝①,出征涪陵,看见一只母鸟正在给雏鸟喂食。一箭射去,没有射中。母鸟因为雏鸟在,不忍远飞。邓再射一箭,射中。但母鸟仍旧带箭喂雏,又衔着剩余的食品在雏鸟旁边,呜呜教子取食,然后才哀鸣气绝。雏鸟们也哀鸣不停。邓芝悔悟,说:“我违物性,死期就要到了!”没有多久,果然被锺会②所害。
  天下最惨的事,莫如慈母中年离去。将要病亡之时,呼唤那些年幼的儿女到床前,握着他们的手就要永诀。眷眷叮咛,一语而愁肠百转;依依不舍,片时而泪水千倾。既怕他人欺侮,又虑后母行凶。见伶仃之状,魂魄因以悲怆;闻啼哭之声,肝心为之寸裂。此等惨事,都是前业所招,因此无由解脱。
  注:
  ①邓芝(?—251 年),三国蜀新野人,字伯苗。官广汉太守,入为尚书。先主(刘备)死,奉使入吴,劝说孙权绝魏连蜀。迁车骑将军。芝任大将军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恤士卒,不治私产,死之日,家无余财。于时人少所敬贵,唯重视姜维。
  ②钟会(225 年—264 年),三国魏颖川长社人,钟繇子,有才数技艺。魏景元四年,与邓艾征蜀有功,官至司徒,进封县侯。后谋与蜀将姜维据蜀,为部将乱兵所杀。
  案例二:
  生前打猎,死入油锅(出《感应篇图说》)
  汾州猎户刘摩儿与儿子相继而死。北边邻居有个叫祁陇威的,病死又苏醒过来,说:“在阴间看见刘氏父子在沸汤锅中,肉尽见骨。过了很久,又恢复原形。询问原故,说好用火猎,故受此罪。”
  经上说:地狱之中,一日一夜,万死万生,从此死后,阴风吹活,再受痛苦。如果他的业报未尽,即使山河大地都坏,受苦却不曾停息。所以《地藏经》说: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坏时,更寄他方,他方坏时,辗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哎呀!不思则罢,一想就确实可怕啊!
  案例三:
  人鹿同果(出《感应篇图说》)
  庐陵吴唐,擅长射猎,常带着儿子同出打猎。有一天,遇到一只母鹿与鹿儿游过,唐一箭射死小鹿,母鹿悲呜而去。唐隐蔽在草中,等候母鹿。母鹿出来,舌头舐舔鹿儿,唐又一箭射死。一会,又遇上一鹿,唐一箭射去,射中自己的儿子。唐抱子痛哭,忽然听到空中喊道:“吴唐,母鹿爱子,与你何异?”惊视间,忽然一虎跃出,吴唐臂折而死。
  有人要问:一人做事一人当,吴唐固然残忍,但他的儿子有什么罪呢?痛恨他的父亲就杀死他的儿子,阴间法网也太苛刻了!这是不知:行善的人,就会托生积善之家以享福;行恶的人,就会托生造恶之家以受祸。吴的儿子必宿世积恶,应斃于虎,故投胎吴氏以受灾祸,使天下人知道有所畏惧,他的父亲知道有所惩罚。这是因缘会聚,不可思议的业力所引招的啊!
  佛说:劫要尽时,人寿十岁,众生相见,各生毒害杀戮之心,无慈愍意。就如猎师在山泽中看见各种禽兽,惟起毒害屠杀之心。所以劫末七日内,草木土石,都变成了刀杖,互相残杀,此世命终,都堕恶道(见《起世因本经》)。普劝世人,对一切人类,都产生救度的想法。对一切异类,也产生救度的想法。无时无刻不在发菩提心。如此下去,即使有很多罪障,也好像日照冰山,渐渐消化了。 戒色网-https://jiey.org/29325.html

鲤鱼产卵的季节,托梦求放生鱼卵 戒杀放生

鲤鱼产卵的季节,托梦求放生鱼卵

作者:刘旭 本周一,我晚上做一个梦,梦境清晰.梦里是我去购买鱼,可是没有鱼,只有鱼子,我不停的买鱼子,越买越多,怎么也买不完.后来我拿着一大袋和一小袋的鱼子去放生了. 梦醒后故事才刚刚开始,我的梦有三...
放生斑鸠,飞向自由! 戒杀放生

放生斑鸠,飞向自由!

斑鸠鸟,也称野生鸽子,性格温和、良顺,眼睛慈性、明亮,以包谷、玉米、麦谷、果蔬为主觅食,斑鸠的叫声轻柔悦耳的“咕-咕咕-咕咕”,反反复复,最后一音为加重加长音。人们常常把牠视做吉祥鸟,平安鸟,不忍心去...
放生与治病的真实原理(绝症患者一定要看) 戒杀放生

放生与治病的真实原理(绝症患者一定要看)

我是在一个县城做医生的。从事这个职业8年了。真正学佛的时间就是近期这两年。对于网络上那些写着放生后能消业障、改命的事情一直也是深有其事。但!没经历过吧! 但是后面经历了一件事情,真的让我看到了放生的利...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