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看别人的长处,不看别人的缺点

念佛怎样才能上品上生?你的心是佛心,你的行为是佛行,决定得生净土。所以我常常讲,六十岁以上就什么事情都不要问了,一心一意求生极乐世界,万缘放下,什么都好。为什么?与我都不相干。你做你的,你造你的业,你受你的报,我造我的业,我有我的果报,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自己要找一条出路,不要因为看到别人,把自己的路走错了,这叫愚痴。别人骂我,我尊敬他,我念「阿弥陀佛」;别人毁谤我,我讚叹他。

人都有长处,人也都有缺点,如果能够专看别人的长处,天下人都是善人,如果专门看人的缺点,佛菩萨都不是好人。由此可知,善恶没有标准,是非也没有标准,是非善恶就在你自己的起心动念。你自己的心善,尽虚空、遍法界无有不善,你这一生过得多幸福、过得多美满!戒色网 - 戒淫网-https://jiey.org/29289.html

专看别人的缺点,专挑别人的毛病,那怎么能跟人相处?佛菩萨教给我们跟这个恰恰相反,教我们专看别人的长处,专记别人的善处,别人的缺点、恶处不要放在心上,把它忘得干干净净,让我们的心是善心,念头是善念,行为是善行,纯善之人,这个人就叫佛、就叫菩萨。由此可知,做恶人、做善人都在自己一念之间。

《弥陀经》上说,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听了很羡慕,想想现在我们周边,天天在一块的都是冤家债主,怨憎会。其实这个问题是一念之间,如果我们能够专看一切人的长处,一切人的好处,不看人的坏处,我们现前又何尝不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就在那个念头转一转就行了,为什么天天看别人不是处?真正修行人,应当看别人的长处,看自己的不是处。看到别人的不是处,一定要懂得,那就是自己的不是处,不是别人的。

你如果懂得我这个话的意思,你才懂得佛经的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世间一切人事物没有过失,如果真的有过失,《华严经》上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怎么能讲得通?你什么时候才能入这个境界?永远没指望。你这个念头一转过来,我们看到的过失,都是自己的过失,见不到一切众生的过失,你就入华严境界,你就得华严三昧。

佛菩萨怎么修行成佛菩萨的,秘诀就在此地,关键就在此地。我们如果学会了,从今天起,看任何一个人都是好人,看任何一桩事情都是好事,妖魔鬼怪都是佛菩萨,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五十三参里面有干杀盗婬妄的,都是佛菩萨。你看善财童子,没有看到人家的过,只看到人家的好处,他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我们真正想修行,我们天天想什么?想自己的过失,改过自新。想不到、想不出,想不出看别人,别人是我的一面镜子,用别人的过失回光返照我自己有没有?这就对了,我自己要有的话赶紧改,改过自新。专门看别人的长处,别人的好处,别人的好处我有没有?有,要保持;没有呢?没有要学习。外面环境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要会照!最怕的是挑别人的毛病,不知道自己的过失,那你就是起心动念都在造业。真的像《地藏经》上所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那就错了。

我们学佛一定要记住,心目当中不可以有一个恶人,我们学佛功夫能不能得力,关键在此地。心目当中决定不容许有一个冤亲债主,别人对我怎么不好,甚至侮辱我、陷害我,我也看他是个好人,这叫功夫,这是你学佛有心得。专门看别人的长处、善处,不要看别人的恶处,培养自己纯善之心,我们就成功了。

《十善业道经》里面,世尊最重要的一句开示,就是教我们「常念、思惟、观察善法」。那个善法实际上是贯穿的,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常念是心善,思惟是念头善,观察是行善,你的心、念、行为都善。后面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句话太重要了!你还有一毫一分不善夹杂在你的心念里头,就把你的善法破坏了。我们要这样修才成就,这样修你才真正能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是善果。我们真正懂得了,真正认真修学,生生世世受快乐。

宣化上人教你念佛 学佛修行

宣化上人教你念佛

上宣下化老和尚佛七开示      1975年美国奥立岗州 这个持名念佛,就是执持六字洪名——佛的名号,来念佛。执持名号又分出来有声念佛,与无声念佛。有声念佛,就是我们开静的时候,大家同声称念南无阿弥陀...
皈依是修行的起點 学佛修行

皈依是修行的起點

【皈依是修行的起點】 皈依的最終目的,不是只為了能得到三寶庇護,等待三寶為我們安排一切的吉凶禍福;而是為了使自己最終能解脫輪迴,甚至證悟成佛。 皈依是學佛修行的起點,也可以說是進入佛門修行最基本的戒律...
观世音菩萨功德利益 学佛修行

观世音菩萨功德利益

观世音菩萨功德略说 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能了生死,证菩提,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但是,由于时节因缘不同,众生根机各异。如同治病,必须对症用药,方能获得疗效。 而佛教众多法门之中最适合末法薄福众生的法门之...
福报越修越少,原因竟是这个 学佛修行

福报越修越少,原因竟是这个

凡有所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过得自在一些,富足一些。因此,会去做许多的善事,诸如布施、供养、救生、做义工等等。 但是,人们似乎忽视了一点...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