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

宋·黄庭坚诗

我肉众生肉 名殊体不殊戒色网 - 戒淫网-https://jiey.org/27538.html

原同一种性 只是别形躯

或曰:鳏guān寡孤独,贫穷患难,所在皆有,何不周济,而乃汲汲于不相关涉之异类。其缓急轻重,不亦倒置乎哉?

答曰:子未知如来教人戒杀放生之所以也。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我以善业幸得人身。若不加悯恤mǐn xù,恣zì情食啖dàn,一旦我福或尽,彼罪或毕,难免从头偿还,充彼口腹。须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杀业所感。若无杀业,纵身遇贼寇,当起善心,不加诛戮。又况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是知护生,原属护自。戒杀可免天杀、鬼神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亦当随分随力以行周济。岂戒杀放生之人,绝不作此项功德乎?然鳏寡等虽深可矜jīn悯,尚未至于死地。物则不行救赎,立见登鼎俎zǔ以充口腹矣。

又曰:物类无尽,能放几何?

答曰:须知放生一事,实为发起同人普护物命之最胜善心。企其体贴放之之意,中心恻然,不忍食啖。既不食啖,则捕者便息。庶水陆空行一切物类,自在飞走游泳于自所行境,则成不放之普放。非所谓以天下而为池乎?纵不能人各如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则无量水陆生命,得免杀戮,况不止一人乎。又为现在未来一切同人,断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之因,作长寿无病、富贵安乐、父子团圝luán、夫妻偕老之缘。正所以预行周济,令未来生生世世,永不遭鳏寡等苦,长享受寿富等乐。非所谓罄qìng域中而蒙福乎?何可漠然置之。子审思之,戒杀放生,毕竟是汲汲为人,抑止汲汲为物,而缓急轻重倒置乎?

——本文摘录自印光大师《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

参考白话文

有人说:鳏寡孤独,贫穷患难的人,世上到处都有,为什么不去周济他们,却这么急切地去救不相关的异类,这在轻重缓急方面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回答是:你还没有明白如来教人戒杀放生的原因。人和动物虽然不同,但佛性原本是相同的。它因为造作恶业的缘故而沦为异类,我们因为善业而有幸得到人身。

我们如果不对它们体恤怜悯,任意吃掉它们,一旦我们的福报享尽,它的罪业受完,难免不会从头偿还,被它吃掉。要知道刀兵这样大的劫难,都是宿世的杀业所感召来的。

如果没有杀业,纵然遇到贼寇,他也会生起善心,不会对你进行杀戮的。更何况是瘟疫、水火这些灾难横事呢,戒杀放生的人绝少遇到。这样我们才明白,爱护众生原本就是在爱护自己啊。

戒杀可免天杀、鬼神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对于鳏寡孤独,贫穷患难,我们也要随分随力地周济他们。难道戒杀放生的人,就一定不作这样的功德吗?

然而鳏寡等,虽然很值得怜悯,但还不至于面临死亡。动物如果不去救的话,马上就会被杀掉烹煮吃掉了。

还有人说:动物那么多,我们能放生的有多少呢?

回答是:要知道放生这件事,其实是为了使人们都能生发爱护动物的善心。希望人们都能了解放生的真正用意,心中自然会生出恻隐之意,不忍心再吃它们。

既然没有人再吃它们,自然也就没有人再捕捉它们了。希望水陆空中的一切动物,都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它们的环境中,那么我们就做到了不放之全放。不就是所谓将天下成为大放生池了吗?

即使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做,如果有一个人不忍心吃肉,也会有无量的水陆生命免遭杀戮,何况不止一个人呢?又为了现在未来一切同行放生的人,断除鳏寡孤独、贫穷患难的因,作长寿无病、富贵安乐、父子团聚、夫妻偕老的缘。

这就是预先进行周济的事,令未来生生世世,永不遭鳏寡等痛苦,长久地享受长寿富足等乐。不就是所谓放尽域中生灵而蒙受福泽吗?怎么可以漠然置之。

你仔细地想想,戒杀放生,究竟是更急切地为了人,还是只是为了动物,还会认为是缓急轻重倒置了吗?

——圆涛法师译

《放生诗》

元·赵孟頫

同生今世亦前缘 同尽沧桑一梦间

往事不堪回首问 放生池畔忆前愆

《戒杀诗》

清·周思仁

人人爱物物 物物爱生全

鸡见庖人执 惊飞集案前

豕闻屠价售 两泪涌如泉

方寸原了了 只为口难言

是亦众生 与我体同

应起悲心 怜彼昏蒙

普劝世人 放生戒杀

放生泥鳅的好处,放生泥鳅的仪轨 戒杀放生

放生泥鳅的好处,放生泥鳅的仪轨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 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
失落的鸟蛋 戒杀放生

失落的鸟蛋

狂风暴雨,乌云翻卷。寺院的槐树上,一窝斑鸠巢摇摇欲坠,里面的鸟蛋依稀可辨。细心的比丘冒雨在树下等了好长时间,硬是接住了两只失落的鸟蛋。 为了让鸟蛋孵出鸟儿,迎接即将诞生的生命,比丘非常爱惜地把两只鸟蛋...
如果那案板上的生灵会说话 戒杀放生

如果那案板上的生灵会说话

我们让一个众生遭受性命被剥夺之苦,这种痛苦迟早会返回到我们身上。这和作用反作用力的道理类似。——希阿荣博堪布《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文:班玛措 雏儿依残羽,殷殷恋慈母。 母亡儿不知,犹复相环守。 念此...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