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1907-2000),著名的宗教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诗人,安徽太湖人。早年就学于苏州东吴大学。1928年至1949年期间,主要在佛教界和慈善界担任职务。1945年参与发起组建中国民主促进会。1950年后,任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市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华东民政部、人事部副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政法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缅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名誉副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
1980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顾问,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副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戒色网 - 戒淫网-https://jiey.org/25636.html
关于赵朴初的身世,可以说他是生在一个慈善世家。八世祖赵璧,曾任浙江乐平县令,碰上一个饥荒年,老百姓交不起赋税,他就捐出自己的俸钱,后辞官还乡,有一年发生大役,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为乡邻治病。其事迹在《郡志·宦迹传》有记载。
十一世祖赵象贤以慈善闻名,他曾任四川汉州录事,勤勉于事,当地人爱之如父母。四川称“天府之国”,许多穷人都跑到那里中,途中遭遇风雨造成疾病死亡者卧满路边,赵象贤拿出自己的俸钱,造了一处宇舍,称之为“栖流所”,凡流民都可进来得到救治。告老还乡时,赵象贤身无分文,处之泰然。常告诉他的孙子赵文楷(朴老的太高祖):“古言,一命之士存心爱物于人,必有所济。吾济人多矣,后世其有兴者乎?”赵象贤觉得自己曾帮助过许多苦难的人,后世的子孙应该会有兴盛的。他的预见果然应验了。
赵象贤的孙子赵文楷在家境贫寒的情况下,勤奋读书,于嘉庆元年考上状元,后作为钦差大臣出使琉球国,为国王尚温行册封礼。在山西雁平道任期内,常拿出俸钱救济地方百姓,以致于病故后买棺材的钱都没有。赵文楷妾王夫人是一个极贤慧的女人,她在赵文楷去世后,把两个儿子培养成人。她对病苦饥寒的人,爱护如骨肉;对有急难的人,毫不吝啬。
某个雪夜,王夫人和家人拥炉而坐,忽然想到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将怎样度过这个雪夜,急忙派人煮粥送去。其子赵畇考中进士,在潮州作官,建义庄救济穷人,深受百姓爱戴。后来赵畇的儿子赵继元、赵继元的儿子赵曾重也相继考取进士。从赵文楷开始,一连四代人都是翰林出身,所以赵家又称“四代翰林第”。
赵朴初的祖父赵曾裕也是位大善人。光绪八年发大水,赵曾裕设法募集白银用于救灾,救活了不少人。赵朴初的叔父赵纶士曾创办安庆六邑联中,举家产用于办学,其母病故,将亲朋吊唁之款全部捐给学校。赵朴初的父亲赵炜如在家以教书为业。母亲陈仲宣是一个佛教徒,家中设有佛堂,每日早晨烧香拜佛。门前的水塘是她的放生池,里面放养着不少她买下的鱼、龟。
赵朴初的父母为人和善,穷苦人向他家借钱,都能够借到,谁家发生天灾人祸,他们都能给予接济。一位当地名叫汪凡的老人曾回忆,他小时候到赵家去卖鱼,正碰上赵朴初在家做粑,朴老母亲买下了他的鱼,还送他好多粑,让他带回家孝敬父母。赵朴初一生从事佛教和慈善的事业,是和他的家世背景分不开的。朴老的祖荫,可谓深厚。
家道之兴,必有前人的广积栽培,而后才有如易经所说“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后代子孙生于其家。举世之人皆想要自己的子孙贤达,若唯以自私而求之,子孙反贫弱无智,而推公行义之人,子孙往往兴隆有德。故明代四大师之一的憨山大师,在《道德经》的注解中说:“施而不取,我既善矣。人不与而天必与之。”企盼普天下之人,皆以此种思想奉为圭皋,更能亲力实践,则儒家所说“修身齐家”,皆不为难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