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姓氏背后的家族,堪称中国史上的“罗斯柴尔德”。
提个问题:你知道《新白娘子传奇》中的法海姓什么吗?戒色网 - 戒淫网-https://jiey.org/22284.html
答案鲜有人知,他姓裴,是唐代名相裴休之子,俗名裴文德。历史上的他本是正面人物,奈何在明清小说的影响下,被人误以为是反面人物。
他的家族,起自秦汉,兴于隋唐,一直到明初乃至现代,从一个至今人口尚不足千人的小村庄里,居然走出了59位宰相。在唐代更是平均每17年就出一位宰相。7品以上的官员更是高达3000多人,而且里面没有贪官污吏,实在令人赞叹。
这就是著名的闻喜裴氏家族,连欧阳修都感慨,“宰相世系以裴为首,岂不盛哉!”其中家族正史立传与载600多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人;除59位极人臣的宰相外,还有59位战功赫赫的将军,14位执掌诏命的中书侍郎,55位统领六部的各部尚书,11位伴君左右的常侍,二十五位镇守各地的节度使,二百余位司掌各州的刺史(相当于现代的省长),近百位管理个郡的太守…
还有二十余位入赘皇家的驸马,三位母仪天下的皇后,数位倾国倾城太子妃,两位雍容华贵的王妃,历史上有117人考取进士,其中,11个头名状元。这些数字简直让人惊奇,堪称奇迹。千余年来,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均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突出贡献。这里信手拈来几例,以此管窥裴氏家族绵延兴盛的秘密。
平定冤案
隋代名臣裴政,是著名的法律学家,他在审案时,“用法宽平,无有冤滥",没有冤假错案,深得民心。又因他敢于直言进谏,多所匡正,享誉朝堂内外。
隋文帝继位后,裴政等人受命制定隋朝新律《开皇律》。裴政博采魏、晋、齐、梁等南北朝时各家刑典,取其可用之处,废除了前朝的枭首、鞭笞等酷刑,把刑讯时惯用的大棒、毒杖、车辐压踝等酷刑全部革除。
并规定民有冤屈,县不受理时,可依次上诉郡、州、省,仍不理者,可直接向刑部申诉。无论是从内容到形式,都显得格外开明,是一部划时代的古代刑典,为后世立法奠定了规范格式。明代大思想家王夫之对其高度评价道:“今之律,其大略皆隋裴政之所为也”,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注:明朝有一官员名叫屠勋,详查后为犯人申诉冤屈,又提议每五年设置一减刑官,梦感天神告知,你本无子,此举甚和天心,如今赐你三子,皆官居高位。后果然如此,可知平定冤案,革除酷刑乃是大善,裴政之举,对后世法律影响极大,亦为后人留下无尽遗泽。
拾金不昧
裴度,名垂青史的一代贤相,在唐代政治家中,他的名字足以和名相魏征等相提并论。他历经唐四帝为相,竭尽毕生精力,屡次削平藩镇割据势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他在未发迹时,生活破落,找一相士算命,相士告知,先生有蛇藤纵理纹入口,不久当饿死。过了十来天,相士再见裴度,大惊失色,原来裴度目光澄澈,骨相已改。一问方知,原来裴度外出游玩时,拾到一条宝带,并未占为己有,而是归还失主。失主老父陷狱,她借得一条宝带,要去赎罪。不慎遗失,裴度拾金不昧,救人性命,足见家风,此事过后果然得享富贵高寿。
兴修水利
裴耀卿,又是一位唐宰相,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任职期间,力治江淮,改善糟运、沿河置仓,逐段运粮,并开车道数十里,以避三门之险,致力整顿漕运,保证了南粮北调的水道畅通,三年中运米七百万石,省运费三十万。利国利民,解决了唐王朝延续了几十年的关口粮荒问题,在开元年间传为佳话。
清廉节俭
裴侠,北魏孝武时期,历任河北郡守、骠骑大将军、民工部中大夫之职,任郡守期间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民歌赞叹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有同僚讽劝他:“人身仕进,须身名并裕清苦若此,竞欲何为﹖”侠曰:“清廉是作官本分,节俭是立身基础,我裴氏家族世为大宗,世代秉承美德,我裴侠清廉自守,不是为了好名声,意在修身自重,唯恐辱没祖先啊。”
自强不息
裴行俭,其父是礼部尚书,妥妥的官二代,朝廷看在他父亲功劳上,曾给他在弘文馆补了一个学习名额,也就是从政之路的预科班,让他走后门。但他却以此为耻,执意自学考试步入仕途,最终成为一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可见自强不息亦是裴氏家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
至今村中鼓励青年艰苦奋斗已是传统。据村民介绍,裴柏村至今都保留着一个在中国所独有的独特风俗:挂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这个挂旗也是有讲究的,分软旗和硬旗。
先说软旗,就是在旗子上写一些勉励子孙的话放在门楣上,生男生女写的字也不一样,生儿子就写“建国英才、祖国栋梁”等。生女孩就写“巾帼英雄、金枝玉叶”等。硬旗就是竹子。添喜之家还把两棵青青带叶的竹子分立于门框两边,寓意是让孩子茁壮成长,长大要有高尚的气节,洁净。
南北朝时期的“史学三裴”裴松之、裴骃、裴子野,皆以注史享有盛誉。裴松之为陈寿《三国志》作注65卷,博采群书,史料翔实,流传千古,开注史之先河。宋文帝称赞他“裴世期为不朽矣!”他的儿子裴骃为司马迁《史记》作注,写成《史记集解》80卷,流传于世。他的曾孙、裴骃之孙裴子野撰写编年体《宋略》20卷,其叙事、评论都超出了沈约所著《宋史》水平。
其他诸如曾供职于周、隋、唐的三朝元老,为政廉谨,颇负清名,被称之为一代廉臣典范的裴矩,善于用兵、平定北疆的大军事家裴行俭,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代表国家,率领友好使团出访日本的外交大臣裴世清等,都在中华民族史上留下令人称道的足迹。
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有劣迹的官员死了不能进祖坟,谨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义”。59个大将军也都是饱读圣贤之书,满腹经伦之辈。唐代裴柏村就出了5名状元,不能不说是一个文化奇观。
裴柏村至今仍保留着重视教育的传统,“耕读传家”遗风犹存,许多人家的门楼上面都端端正正地刻着这四个大字。“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是裴氏家风的主旋律。改革开放以后,先后有34名裴子从裴柏村这个大人小孩加起来不过900余人的小村,考进全国各类高校,比例之高,实在令人惊羡。
在《裴氏世谱》绘制的“裴氏祖庙”图,他们祖庙的门口立有两个牌坊:气众山河、忠孚华夏。而这个家族的各路豪杰才俊,多得数不胜数,恰似太白笔下的仙人聚会: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最让人敬佩的是,这个家族有那么多重裀列鼎之辈,却谦逊低调到尘埃里,没有在荣归故里时大兴土木。只余青柏石碑,静静地见证这曾经的炫赫。
都说“天下无二裴”,也就是所有姓裴的人,都出自闻喜裴氏。全国约有105万裴氏后人,每年的三月三祭祖庙会和清明节,都有无数海内外的裴氏后人前来寻根祭祖。
裴氏上千年的兴盛,完美地印证了那段古训: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