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自律的最高境界

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当一个人能够在没有任何人在身边的时候,都能保持清醒,那么他的生活肯定不会差。有自律,才会更自由。

“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 中庸》一书:“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戒色网 - 戒淫网-https://jiey.org/22043.html

最隐蔽的东西往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同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而慎独说到底其实就贵在这三个如一。

1、言行合一,为情操

《论语 为政》记述了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老师孔子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做好你想说的,之后再把它说出来。)

虽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孔子却用它一语道破了成为君子的要诀之所在,而他自己本人其实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最好典范。

儒家以推行仁政为己任,把道德教化作为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渠道,而德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孔子作为儒家的一代宗师,不仅建立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完整伦理思想体系,把社会道德规范集于一体,更是几十年如一日,率先垂范,积极践行。

如果不先行其言,而夸夸其谈,用自己没要验证过的理论来教训、说服别人,往往只会适当其反,正如孔夫子所说的:巧言令色,这样的人,大多数,都是取于利而鲜于仁。

2、心口为一,为良知

心与口是人发语的两端,按照佛家的观点,心为善生,而口为妄生。唯有心口若一才是可信之人。

东汉名臣杨震风雅清正,为官数载一直以公正廉明著称,一次因公路过昌邑县,恰逢旧交王密在此任县令,当夜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

王密急切之下说道:“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却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这就是历史上传为美谈的“杨震四知”。

这世间口若悬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然而真如杨震一般,话从口出后即使无人监督,心却一如既往遵从己言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常言道人善之首,即是心口如一。这话正是告诫众人:口中所言皆应出自肺腑,语出之理也当极尽恪守。

3、始终如一,为坦荡

中国人做事贵在一个“恒”字,而“恒”要的就是始终如一与不忘初心。

无论是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还是元代时许衡的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亦或是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于心中自律的坚守,他们做到了始终如一。

而始终如一可谓是慎独中的最高境界,因为它的背后是一个人处事的坦荡之志。因为长久的慎独,讲求的是内在的定力,是古人常说每天三省吾身的省思,是在无人时、细微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慎独,之于他人是坦荡,之于自己,则是心安。

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事无不可对人言,就少有愧疚、猜疑、顾忌等种种阴暗,心中自然绿意盎然,步步花开。

邪婬是开启万祸之门的钥匙 传统教育

邪婬是开启万祸之门的钥匙

意婬断掉得福,心婬断掉得禄,身婬断掉就得寿,做到孝顺和不犯婬邪,那么福禄寿都全了。 —秦东魁 邪婬是开启万祸之门的钥匙。你一旦犯了邪婬以后,就开启了万祸之门。这个万祸,它不是一个数字,不是一万种灾祸,...
传统文化如何转变命运(三) 传统教育

传统文化如何转变命运(三)

传统文化如何转变命运(三) ——提升运势·延寿增福·增长智慧的妙理 5、积极行善 积极做善事,真能转变命运吗? 还是拿例证说话,先看一个著名相学大师的文章,或有裨益: 有的人会问:为什么有的人心很坏,...
千金之人,千金心态(干货) 传统教育

千金之人,千金心态(干货)

享千金之福德的人, 必是千金人物。 《了凡四训》上有句话,道出了命运的真理,也告诉了我们改命之方。云谷禅师和了凡说命“享千金之福德的人, 必是千金人物, 享百金之福德的人,必是百金的人物,该饿死的,是...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