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统文化,是“不务正业”的戒色方式吗?

清新人生
清新人生
作者
932
文章
0
粉丝
戒色心得评论阅读模式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对于自己在戒色之路上的平稳、走得顺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而之所以说学习传统文化,对戒色来说是“不务正业”的,是因为它不像具体的“戒色方法”,能够被迅速地运用到戒色当中,也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戒色网-https://jiey.org/12990.html

但是,这不代表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对戒色是“无益”的。相反,学习传统文化能够从根本上筑牢戒色的“地基”,是应该被我们高度重视的!

戒色方法正如工具,戒色思想(仅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方法,而光有工具,不知方法,或只知道一两个运用方法,戒色效果并不理想;

但如果有了思想的引领,再加上手中有了“工具”,就能如小说中的武林高手一般,与邪念的对抗中,就能以“花草”作武器,达到万物皆可用的状态。

这样既可以避免了生搬硬套戒色方法,也不会在面临新情况的时候手足无措。

说到我们个人,大家心里其实都有一种渴望,一种希望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渴望,这是一种对真理的追求。

所以,人类历史中,大量的哲学家,科学家们都用了很大的努力去研究这个宇宙,其动力之一,无非就是内心对真理的追求,这也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本善的心。

我们都有对是非善恶的判断,都有自己的价值观,都对自己认为是善的东西认可,对自己认为是恶的东西反对。

然而,我们从小到大,所接收的知识未必都是正确的,以至于我们可能对善恶的真正标准认识不清,没有能力去分清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导致我们的人生越来越迷茫。

也就是说,我们的价值观相对于真理出现了偏差,把善的当成恶,把恶的当成善。只要出现了偏差,我们就会做错事,相继而来的,就要承担做错事所带来的后果。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这种错误呢?靠我们自己去摸索从而了解真理,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大部分人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足够的智慧去完成这件事。

除非,我们有明智的导师,以指引我们正确的路。幸运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这五千年的历史中,留传下来的有非常多的宝贵的人生经验。

而这些人生经验,都是经过历史筛选的。也就是说,错误的方法理论,在朝代的变更中,会被淘汰掉。

因为历史是变化的,但历史规律永远不会变化。所以,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先人发现了宇宙的规律,并把这套规律总结了下来,记录在经典之中。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明智的导师。

很多接触并学习了传统文化的人,他们会有这样的感慨:“哦,原来宇宙人生的真相是这样的,我以前都想错了,做错了,才会导致现在这副模样!”

我们每个人都有本善的心,以至于当我们认识到什么才是真理的时候,我们内心会有非常大的触动,这个触动,就能帮助我们远离邪恶,走向光明。

为什么戒色要学传统文化?首先,色是邪的东西,传统文化是正的东西。你往正的方向去努力,邪的自然能远离。

蔡礼旭老师常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传统文化而戒掉邪婬,可以吗?答案是很难。特别是现在信息大爆炸,你每天接触的知识太多了,有多少是正确的知识?只要你不往正的方向努力,这些知识就可以把你淹没。

还有一种说法:知识也有很多是正能量的。话是这么说,可惜没有保障,因为也有很多错误的知识,你分辨不了,你以为是正确的。

只要你真正相信了传统文化并去践行,戒色是非常轻松的。而戒色之所以难以成功,原因之一就是你价值观错误了。

价值观错误了,你就永远走不出这个死循环。这时候如果你能够转变一下心念,去接受和学习传统文化,境遇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最后,学习传统文化对戒色来说不仅是“务正业”的,而且是很必要的!

我们可以从学习传统文化中汲取到戒色能量,帮助自己在戒色的过程中走得更加平稳,更加顺畅,更加自信!

如何用心,使邪婬业障不起 消除业障

如何用心,使邪婬业障不起

犯了邪婬后,邪婬恶报报下来时,身心感受是非常痛苦的。如何以“心”使邪婬业障不起? 某人犯了邪婬后,心想:我做的没错,我下次还来,人就是要享受“快乐”。 如果生起这类无惭无愧的心念后,这个邪婬业障就比较...
为了曾经的纯真无邪,坚决戒下去! 戒色心得

为了曾经的纯真无邪,坚决戒下去!

灵魂清香集1-30 作者:清莲 1.《戒德香经》云:“一切此众香,戒香最无上。”戒除邪婬,让身体和灵魂散发清香! 2.清风吹过纯净的灵魂,让我们做回纯净美好的自己。 3.戒色更像是一股清新的泉水,净化...
戒色也难恢复的几种人!看看有你没! 戒色心得

戒色也难恢复的几种人!看看有你没!

以下几种人恢复会比较慢,看看你中枪没? 01 没断意婬的人恢复慢 千万别以为只要做到“不动手”就能恢复了,意婬是暗漏,尤其是一些前列腺炎患者,意婬的时候肾精向下走,压迫前列腺,照样泄精华、照样毁身体啊...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