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宝鉴历史渊源 寿康宝鉴

寿康宝鉴历史渊源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据书中记载,为繁阳冯太史所辑,其后由谢汉云重订。清嘉庆庚午年(1810),陈海曙居士梦文昌帝君令其刊印流通,后偶获《不可录》书板,序文已失,为之印刷流通。其后屡经重刊,是清...
寿康宝鉴的作用 寿康宝鉴

寿康宝鉴的作用

《寿康宝鉴》既告诫青少年,气血未定之时,不要沉迷不健康的书刊,以防摧残身体,消磨意志,荒废学业;也提醒夫妻生活应按照古德和经典的教诲而有所节制。 既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劝告大家平居和应事时应正心诚意;又...
编订《寿康宝鉴》的印光大师开示对治色欲 寿康宝鉴

编订《寿康宝鉴》的印光大师开示对治色欲

对美色的欲望,是全世界人的通病。不仅中等和下等根器的人,容易被美色所迷惑;就是上等根器的人,若不努力约束自己,警惕观照念头,也难免会被美色所迷惑。从古到今,有许多出类拔萃的英雄豪杰,本来足以成为圣贤,...
《寿康宝鉴》增附:养正十三法 寿康宝鉴

《寿康宝鉴》增附:养正十三法

时代变迁迅速,以往农业时代的色倩场所仅限于城市中几家妓院、茶室而已,而且仅限于固定小街的定点区域。但如今工商业时代重利轻义,道德不被重视,导致邪婬之风漫流。不但各大都市中,每隔不几步就有一家变相经营的...
《寿康宝鉴》增附:清心十法 寿康宝鉴

《寿康宝鉴》增附:清心十法

一、清心地:心地能清,婬念就不会生。一般人心地常只有半时片刻清净,倘若要时时刻刻、始始终终都保持内心清净,不生邪念,必须每日阅读道德善书,须每日早晚阅读十分钟或半小时,此外因果报应的书刊也可常看,例如...
寿康宝鉴助印倡议 寿康宝鉴

寿康宝鉴助印倡议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希望广大的社会大众及青年男女,从此能立下决心,坚守节德,慎防色欲,戒除邪婬,保寿保康得吉庆。 由于时代的演变一日千里,社会的风气却每况愈下。人们崇尚物质功利的追逐,导致...
《寿康宝鉴》增附:现代人交友及结婚须知 寿康宝鉴

《寿康宝鉴》增附:现代人交友及结婚须知

有一次,在台北某便利商店的年轻朋友问笔者:“你劝我们戒婬,是否我们就不能交异性朋友了?”对这个问题,笔者原本从未想过,经此一问,才加以思索。商店里的年轻店员有男有女,在这个时代,职业妇女不但十分普遍,...
寿康宝鉴:伤筋动骨为什么不能同房 寿康宝鉴

寿康宝鉴:伤筋动骨为什么不能同房

现在很多人骨折之后,认为是小伤,对身体没有大碍,在房事上也不知道禁忌,从而导致很严重的后果,轻则影响病情的恢复,重则直接丧命。 古人说“伤筋动骨100天”,不仅仅是说要修养100天,还要慎重对待房事,...
《寿康宝鉴》作者印光大师开示求姻缘 寿康宝鉴

《寿康宝鉴》作者印光大师开示求姻缘

如今社会,大龄青年越来越多,单身晚婚晚也越来越多,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如意的对象,不妨看看佛教高僧印光大师的精辟建议: 白话文: 人出生在这个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都是前生所作的业缘感...
《寿康宝鉴》增附:劝行善文 寿康宝鉴

《寿康宝鉴》增附:劝行善文

《寿康宝鉴》增附:劝行善文 劝行善文(善有善报 善得光明) 善家有余庆,人善有余福。恶家有余祸,人恶有余殃。因果报应有,来早与来迟。若人欲求消灾祸,速速改过忏罪行。若人欲求得福安,勤勤行善所求得。世人...
寿康宝鉴故事:商人与贤妻 寿康宝鉴

寿康宝鉴故事:商人与贤妻

古时候,有个商人,常年在外做生意。一年只有到腊月才回家,这不,过了正月又要赶往外地做生意。 出行的头天晚上,妻子为他收拾好行装,准备好的酒菜为他饯行,忙得彻夜没有时间上床。 夜深了,丈夫独自躺在床上,...
寿康宝鉴:走百里路后行房者必死 寿康宝鉴

寿康宝鉴:走百里路后行房者必死

古书有云:行百里而房事者,必死。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走百里远的路,行房的人必死。 行百里的路,身体已经元气大伤,还行房,更伤,元气尽损,还能不死吗?寿康宝鉴网提醒大家:当身体过度劳累之时必须节制,切莫...
寿康宝鉴关于夫妻房事次数的论述 寿康宝鉴

寿康宝鉴关于夫妻房事次数的论述

根据《寿康宝鉴》保身广嗣要义中记载: 孙真人说,人的这个身体,不是金属铸成的钢铁之身,而是气血凝聚而成的血肉之躯。人如果对色欲一事不能自我控制,开初认为偶尔放纵,没有什么防碍,接着便是日损月伤,精髓亏...
《寿康宝鉴》是不可不读的善书 寿康宝鉴

《寿康宝鉴》是不可不读的善书

印光大师在《寿康宝鉴》的序中说:“世人十分之中,四分由色欲而死,四分虽不由色欲直接而死,因贪色欲亏损,受别种感触间接而死。其本乎命而死者,不过十分之一二而已。茫茫世界,芸芸人民,十有八九,由色欲死,可...